Friday, May 22, 2009

粉笔生涯35载细说从头(三)

——李秀霞回忆录
(2007年8月19日)

系列之(三)
1952年受聘于巴罗平民学校
平民学校坐落于巴罗火车站对面相隔十丈之遥的小山坡上,门前大马路是占美、圣德巴罗园丘居民通往巴罗街市的大道。从马路走上十级石阶进入学校大门,迎面一个大厅,厅中有个五尺高的大舞台,原来学校从前是村民们每年酬神演戏用的戏院。大厅直通大门是观众们看戏的场所,现在作为大礼堂,是学校举办开学式、休业仪式、周会或任何集会,也是每天学生集散的场所。大厅上方没有天花板,屋梁、屋瓦清楚可见。
大厅前面建着占有大厅面积三分之二的楼房,右边有楼梯,拾级而上的第一间就是校长室,旁加一个小房子,楼梯尽处有小走廊,通向楼上四间课室。课室有落地长窗(小木门),面对大马路可引进阳光,空气流通。
步下走廊便是一个半圆形,有栏杆的大厅,可能就是从前的贵宾看台,现在是办公室,摆着十张办公桌椅,那就是校长、教务主任、五位班级教师、英文老师的办公座位。
楼下舞台是现在礼堂的讲台,开会时校长、老师上台训话,学生们排队站在大厅中聆听训示。礼堂右边是食堂,老板李高夫妇,一边摆卖糖果、面包、蛋糕、汽水,一边生着大火炉卖清汤或干的咖哩面、米粉、粿条,卖给学生当点心。
我一时觉得奇怪,中国的小学生每天在家里吃饱了上学,绝对不准学生买零食,纪律严明,初见本地小学生的生活情况,一时真也适应不过来。
我有时仔细观察,常见老板娘用手抓炭加旺炉火,随手在围裙上或裤脚旁擦擦炭灰,跟着又忙着抓米粉或面放进碗里,再加清汤或咖哩水卖给学生吃,我把所见向校长反映,希望校长知会食堂老板,要注意卫生,以免影响学生健康,可是校长一笑置之说:“见怪不怪,反正那么久以来没出过什么乱子。”言下之意,怪我这个“新客佬”多管闲事。往后我便三缄其口,明哲保身为是。
另有一个怪现象是楼上校长室、教室都以木板为墙,五、六年级的课室没有门,中间只隔门槛分界。一天,上音乐课时,科任黄老师手握藤鞭向左指挥,向右指挥打着拍子正在教唱《叹十声》:“烟花那女子叹罢那第一声……”
我感到很别扭,心想,也许有关二战时雄壮激昂的抗日歌曲没传到这里,但也有很多歌词富有教育意义、旋律优美的歌曲,如《我的家庭真可爱》、《小白船》、《踏雪寻梅》、《苏武牧羊》、《渔光曲》、《友谊万岁》等等是可以用作教材呀。
一个星期后,我又听到学生们在唱《玫瑰玫瑰我爱你》。这些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,不应作为歌曲教材。幸好在五、六年后,这类声音便绝迹了。
朱仰高校长是浙江人,满口浙江语音的普通话,开始大家都很不习惯,似懂非懂,但日子久了,学校师生、家长们都能听明白,也能沟通了。
朱校长平易近人,他有一个特长,就是为学生拔牙。当时当地并无牙医,能把疼痛难耐的蛀牙拔掉,学生与父母们无不感激不尽。
当地的民情纯朴,流行用职业类别称呼对方,如卖面嫂、豆芽婆、黄梨婆,开店的以店名称呼:“强中伯母”、“永美婶”、“平平嫂”等等,本校校长也得了个“拔牙校长”的雅号。
图说:各位,看到“强中伯母”和“强中女儿”了吗?提示:最右边两位。 左起陈南英老师(上官乃良老师的夫人)、亚燕、晓虹、余文光老师、李锡耀老师(已故)、小珍、兰香、莉莉及李秀霞副校长。

(待续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